百年校庆留学生校友感言——几内亚卡马拉

发布者:杨颖发布时间:2022-04-13浏览次数:1046

致母校河海大学——遥祝百年校庆

 

卡马拉·阿尔喀利(ALKALY,CAMARA,国籍几内亚共和国,1991-2001年就读于河海大学农田水利工程专业,先后在河海大学获得学士、硕士、博士学位,现任职于几内亚共和国国家能源水利部,从事工程开发设计规划工作。

跨越重洋的留学经历

2015,恰逢我的母校河海大学100周年校庆,在这样一个即将到来的特殊时刻,我很荣幸能接到母校的邀请,提前为母校的生日道上一声祝福。

几内亚共和国是地处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,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外交与经济合作关系,我们将中国视为最为友好的伙伴。国家并不富裕,很多社会领域发展也并不均衡,因此,在上个世纪,培养一批振兴国家的科技人才成为国家的重要举措。非常欣喜的是,几内亚国家教育部于1990年将我派遣到中国留学,来到我们梦寐以求的国度,来到这个拥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世界大国。第一次跨越重洋去留学,让我迅速体会到自立自强的重要性,我必须证明自己,并学成报效国家。

在中国,经过一年的汉语学习后,我来到了河海大学,位于南京市鼓楼区——这是我的母校,一生的母校!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,我开始了10年的学习生涯,深入学习了农田水利工程、水文学及水资源、土木工程等专业知识,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。目前,我在几内亚能源水利部工作,正是得益于这段宝贵的学习经历和人生积淀,让我获得足够的专业知识,令我可以为几内亚的建设尽一份力。

克服学习中的困难

1991年,在北京语言学院(即北京语言大学前身)学习了一年的汉语之后,我来到河海大学学习专业知识,并度过了人生中尤其重要的10年,也是我最难忘最宝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。

在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,汉语成为我最大的实际困难。我想这是许多留学生都曾遇到过的困难,日常的交流中使用汉语是比较流利的,但是用到学习专业知识上,真是令人头痛,特别是试卷上复杂的问题,因为不理解题意而错失分数的现象比比皆是!

然而,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,汉语也是我在留学经历中最为重要的工具。在不断与各国学生、中国的老师和朋友的交流中,我的汉语水平也在不断提高,给我的整个留学经历带来巨大帮助。老师们善良、和蔼、耐心,同学们谦和、乐于助人,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他们都毫不犹豫给予帮助,给我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宝贵记忆。

正如他们所说:拥有一颗坚强的心,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。这就是河海大学教给我的理念,勇气、勤奋和刻苦是我的战斗武器,是鞭策我不断学习进取的动力。通过我的努力学习、刻苦钻研,终于如愿以偿地取得了工学博士学位。

克服人生中的困难

在河海大学的人生经历刻骨铭心、难以忘怀,有难过也有感动,有泪水也有欢乐。期间,我妻子张玲的去世给了我沉重的打击。

这个世界上总是有许多让人难以割舍的情怀,曾经我以为自己将伴随伤痛渡过一生,刚刚打开的人生画卷,只是潦草的涂上几笔后便永远合上。每当想到我的妻子,我有欣慰因为我在美丽的岁月里遇见了她,我有遗憾因为我无法再表达我对她深深的爱。她与我分开了,一去不再回头,生活给了我重重一击,不给任何喘息。

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,我也得到众多的关心:妻子的家人、我的导师束龙仓教授和我师门的同学们、南京非洲留学生们、南京清真寺的教友们,是他们伴我走过这段艰难的岁月,给了我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支持,也给了我很多感动,我永远不会忘记,谢谢你们!

做一名光荣的水之子

中国有句话叫做“上善若水,水利万物而不争”,我毕业于河海大学,这里就是培育水之子的摇篮,我也应该具备水利精神,那就是实事求是,敢于突破,顺势而为,成为一名光荣的水之子。

在获得了河海大学博士学位后,我被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录用,并在这家著名的企业里工作了三年,获得了许多有效的工作经验,对工程实际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。后来我于2010年回到几内亚,就职于几内亚能源水利部,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。得益于河海大学授予的水利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汉语方面的特长,让我投身到几内亚水利电力建设的事业中,并继续和中国公司保持联系与合作;例如与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(CWE)合作,开发建设了Kaleta水电站,并规划Souapiti水电站等等。这一切都得益于我的母校——河海大学。

试问,人的一生中有多少个10年呢!我在人生最美好的岁月里,与母校携手共度,因为经历的事,它必成为印记,永远铭记!在祖国工作时,我想人生总有寻求归宿的诉求,而祖国、母校、家庭都是我们的归宿,那里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,鼓舞着我们正视人生,并不断丰富归宿的意蕴。

时值母校100周年校庆,我真诚地从几内亚向我的母校河海大学,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祝福!祝福我的老师们和同学们,祝愿母校蓬勃发展、桃李满天下!


  • 河海大学官方微信
  • 河海大学国际教育 学院官方微信
Baidu
map